■刘广波
时光如细沙,从指尖轻轻溜走,却在心底留下深深浅浅的痕迹。
五年前的2020年,当第一缕金色的阳光喷薄而出时,崭新的一年又呈现在眼前,蓦然惊觉,不经意间我也跨过了不惑年岁的门槛。一切来得那么悄然,又那么无情。
儿时读书,有句话至今记忆犹新:“年过半百的老爷爷……”50岁,意味着生命步入立秋时节,这是一个既沉淀着夏日的丰盈,又收获着秋日金果的阶段。时光列车已载着我驶过人生的上半程,过往种种如江水东流,再难回溯。
回望来时路,往昔征程如蒙太奇镜头般一一闪现。14年前,在淮、浍、漴、潼、沱五水汇聚的皖北小城五河,我奉命担任县人武部部长,开启了军旅生涯的又一段征程。在这里奋战四年后,2015年,我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——蚌埠军分区接到4个正团职干部转业指标,从年龄和任职时间综合考量,我排在第七位。分区党委犹豫不决,想转业的干部不符合条件,符合条件的却不愿离开,这让组织难以抉择。深知到分区人武部任职,往往意味着军职晋升的止步,这是不可逆转的客观规律;因此,当初接到任职命令时,我便已做好心理准备。妻子曾是我在西部战区的战友,为支持我的事业,她随我来到江苏,多年来用柔弱的肩膀扛起家庭重担。更令我痛心的是,在安徽省军区机关集训期间,父亲病危,我却因职责在身,无法回家尽孝。这份愧疚与煎熬,至今仍萦绕心间。忠孝难以两全,即便在和平年代,亦是如此。那段时间,我寝食难安,内心的挣扎从未停止。从不吸烟的我,让勤务兵买来一包黄山香烟,试图在烟雾缭绕中寻找答案。恰在此时,“裁军30万”的消息从北京传来,我毅然决定转业,把机会留给他人,也终于能回归家庭。
一个人能走多远,最终不是由腿决定,而是由心指引。很多时候,一时的缺憾,放在人生长河中看,不过是沧海一粟。
我尝试着给仅有一面之缘的少将首长发信息,倾诉转业的想法。没想到,晚上10点,首长亲自打来电话,关切询问我是否工作不顺,希望我能留下。一刻钟后,安徽省军区政治部干部处长也来电传达首长意见:若工作环境不如意,可平职调整到南京周边的马鞍山。我婉拒了这番好意,连夜写下转业申请。次日,军分区司令员和政委专程找我谈话,县委书记、县长也再三挽留。曾经自诩内心坚强,可当真正要脱下这身相伴26年的军装时,却心如刀割。从意气风发的青年到两鬓染霜、伤痕累累的中年,我将最珍贵的青春献给了国防事业。军旅生涯赋予我的成长与荣耀,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,一曲生命绽放的乐章。这世上衣裳万千,最难忘的,是这身军装——它或许不够修身,却勾勒出军人的硬朗;它或许只有草绿一色,却映衬着鲜红的领章。我常想,若未曾穿过军装,人生该有多少遗憾?若无人愿着军装,这世间又何来安宁?在从军路上,我始终枕戈待旦,以无私奉献守护祖国安宁。当亲手卸下帽徽、领花、肩章,叠好上交军装时,泪水夺眶而出,那一刻,仿佛与至亲分离般疼痛!
跨越山海,不惧风浪,每一步都是成长的勋章。
自踏上从军路,我便渴望走得更远,将热血报国融入生命。为此,我一次次放弃与家人团聚,一次次在抢险救灾中冲锋在前。当年离家参军时,村里赠予我一个硬皮抄本,上面“紧握钢枪保国防,喜报频传到家乡”的字句,成了我毕生的奋斗目标。回望来路,7个三等功、1个二等功,见证着我的坚守。其实,生命的完美,恰在于适时留白,那些曾以为的遗憾,终将化作别样的圆满。
转身,亦是新征程的起点。角色、身份、岗位的转变,曾让我无所适从。尽管转业后被安排为市直单位副局长,但“转业干部难有作为”“外地人难获重用”等议论,如重锤般敲打着我的心。然而,我深知,军人退伍不褪色,放弃从不在我的字典里。我一直推崇用本职工作支撑政治生命,并一头扎进业务领域,不耻下问向部属请教。
岁月无痕似有迹。我还给自己定下目标:以文字救赎灵魂,抒发对国家、民族、亲人的深情。唐代李涉诗云“偷得浮生半日闲”,宋代苏轼词曰“人间有味是清欢”,我决心以笔为舟,驶向理想彼岸。写作之路布满荆棘:灵感枯竭时的苦闷,题材匮乏时的焦灼,理论不足时的困顿,都曾让我濒临放弃。但我明白,放弃是短暂的解脱,坚持才是无悔的选择。我放弃了闲适生活,四处寻觅素材;随身携带笔记本,生怕灵感转瞬即逝;夏日清晨,便早早来到办公室沉浸于写作。不知不觉间,工作、生活、写作的压力,让我落下颈椎病、关节炎、腰椎间盘突出等病痛。
时光清浅,墨迹留痕。荣光融入时代,初心始终不改。宇宙浩瀚无垠,而生命短暂无常。光阴的故事之所以动人,正因它交织着个人成长与时代变迁。
那日,我漫步在通往家乡老宅的小道上。艳阳无声,几片黄绿相间的树叶飘落,融入枯草之中。不同的树叶、各异的轨迹,让我心头一颤。抬眼望去,原来是不同树木褪去了华裳。
人生一世,草木一秋。面对自然规律,我终于释然。生命中的种种际遇,都应坦然接纳。
人的一生,每日都在书写历史。无论成败、顺逆、辉煌或低谷,走过的每一步都在印证:坚守是信仰,坚持终会胜利!
编辑:杨信